交通运输部关于安徽省开展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分享到:
 2020-11-30 16:49:05  来源:交通运输部 E2359

交通运输部关于安徽省开展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交通运输部关于安徽省开展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

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

交规划函〔2020〕697号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再次报送交通强国建设安徽省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皖交规划﹝2020﹞36号)收悉。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领域的目标任务,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交规划函〔2019〕859号),经研究,主要意见回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在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提升合肥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支撑乡村振兴发展、推动智慧交通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具体要点附后),请进一步完善试点实施方案,细化试点任务,落实具体举措,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进度,并及时向我部报备。

二、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试点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上下联动,强化协同配合,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三、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力争在拓展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枢纽站城联动发展路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四、加强跟踪、督导和总结,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成功经验模式及时报告我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每年12月底之前向我部报送年度试点工作总结。

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专家对试点工作积极指导,在相关“十四五”规划编制等工作中加强支持。适时开展跟踪调研、监测评估和经验交流。在试点任务实施完成后组织开展考核、成果认定、宣传推广等工作。

交通运输部

2020年10月10日

附件

交通强国建设安徽省试点任务要点

一、推进皖南交旅融合发展

(一)试点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黄山市交通运输局、池州市交通运输局、宣城市交通运输局、安庆市交通运输局、六安市交通运输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建设“快进”交通基础设施网。规划建设串联齐云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和大别山“五山”联动快速铁路,加快建设池州—黄山高速铁路,推进六安—安庆铁路前期工作。打造高速公路旅游通道,加快推进黄山—千岛湖高速公路、岳武高速公路东延段、德上高速公路、芜黄高速公路等建设,推进宣商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天堂寨支线、太湖至蕲春高速公路、宁国至安吉高速公路等前期工作。加强干线公路与景区连通公路的建设。推进泾县至桃花潭至黄山公路、安庆环天柱山一号公路、环万佛湖旅游公路提升工程等环山、环湖旅游公路项目。

2.建设“慢游”交通基础设施网。推进绿道、慢行系统及公路沿线设施建设,改善旅游交通条件,丰富旅游产品。推进新安江旅游航道及皖浙1号、世界遗产旅游、大别山旅游等风景道建设,促进道路、航道建设与生态环境、文化遗产、旅游游憩、产业扶贫等深度融合。依托禅文化、戏曲文化、国学文化、山水生态、乡村度假、城市旅游等六大核心旅游资源,建设太(太湖花亭湖景区)天(潜山天柱山景区)舒(舒城万佛湖景区)旅游公路。围绕鲜花小镇、鱼乡小镇、茶香小镇、天麻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六安大别山旅游风景道。

3.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规划,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推动绿色公路建设。鼓励清洁能源交通装备技术研究与推广使用,严格执行各种交通方式节能减排标准,限制高耗能运输装备进入运输市场。在交通基础设施设计、建设、管理、养护全过程落实生态环保原则,提升交通运输环境监测智能化水平。

4.拓展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打造新安江“景点码头”,规范和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增设重点旅游景区客运班线。推动高速公路特色主题服务区建设,推进创意景观游憩设施建设,强化游客集散服务、自驾营地和地域文化物产展示等功能。加强普通公路沿线简易驿站、港湾式停车带和观景台建设,探索在具备条件的道班配套建设停车场、驿站等旅游服务设施。加大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场建设力度,提高景区接驳服务水平。

5.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景区公共交通运输组织,鼓励开通至景区景点的旅游专线、旅游直通车,探索重大节假日期间开通定制旅游线路。支持传统运输企业拓展旅游运输服务,探索运力闲置客运班车向旅游包车转型。推进游客联程联运,设立跨区域联网售票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引导互联网企业提供联程联运“一站式”票务服务。加强旅游交通信息服务,建立交通、旅游等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旅游交通安全保障水平,加强临水临崖、视距不良、陡坡急弯路段安保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交通应急能力。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建成旅游风景道、旅游航道、旅游集散中心等交旅融合项目。实现一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AAAA级景区,两种及以上“快进”交通方式通达AAAAA级景区。

通过3—5年时间,交旅融合总体水平明显提升,“慢游”交通基础设施网基本形成,“五山”联动精品旅游线路基本建成,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旅游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形成一批交通旅游品牌。在交旅融合发展方面出台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在旅游风景道、美丽公路建设方面形成建设指南、标准规范等政策成果。

二、提升合肥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

(一)试点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提升枢纽运输能级。打造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兆西河通江一级航道,推动合肥港江海河联运发展,重点培育合肥港至长三角其他大型港口集装箱江海河联运航线。启动外环高速建设,探索制定实施绕城高速免费通行政策。推进城市轨道2、3期规划建设,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

2.优化枢纽智慧服务。加快发展数字交通,建设合肥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创新推广综合客运一体衔接的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推动旅客联程运输服务设施建设,发展手机智能联程导航、自助行李直挂、安检互认等智慧出行服务。推进货运枢纽智能化升级,构建跨方式、跨区域的全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引导农村智慧物流网络建设。推进合肥中欧国际货运班列站场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支持车联网和车路协同技术创新,推动无人驾驶在枢纽场景应用。

3.加强枢纽站城融合联动。统筹推动合肥都市圈轨道一体化规划建设。以新桥国际机场、合肥站、合肥南站、新合肥西站等“一场三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依托,推进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有机衔接的保障联动机制。以TOD为建设导向,创新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建设模式,优化周边产业布局。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口、物流园区、大型工矿企业等。

4.深化枢纽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合肥高铁南站综合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提高各类交通枢纽综合治理效能。制定轨道站场用地综合利用政策,推广轨道交通节地模式。在交通枢纽领域积极探索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5.发展枢纽经济。推进交通装备制造、交通旅游、交通金融等交通关联产业发展。依托“一场三站”,发展临港产业,培育枢纽经济。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在公交、出租汽车、城市货运装备中推广应用。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建成一批交通重点支撑性项目,合肥枢纽竞争力有效增强,在发展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区域性航空枢纽等方面取得典型经验,并形成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工作指南等政策成果。

通过3—5年时间,合肥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显著提升,枢纽经济、枢纽产业初步形成规模效应。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高速铁路枢纽格局和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基本形成。枢纽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综合交通枢纽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在交通枢纽用地综合集约利用方面取得典型经验,并形成指导意见、实施指南等政策成果。

三、支撑乡村振兴发展

(一)试点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六安市邮政管理局,泗县、蒙城县、涡阳县、怀远县、界首市、当涂县、和县、芜湖县交通运输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推动县乡道及低等级农村公路升级改造、窄路基路面公路加宽改造,配套建设相应交通安全设施,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便民客运点建设。推进交通运输与乡村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主要产业经济节点公路建设,强化旅游公路建设,积极拓展“运游一体”服务。

2.提升城乡交通运输服务水平。鼓励城乡道路客运经营主体实施公交化改造、公司化运营,优化农村客运站场布局。拓展农村客运运营服务模式,提升农村客运出行信息化服务水平。推广“农村货运班线”,提高公交客运站点、物流中转站点和扶贫驿站点、电商服务中心(点)等综合利用水平,依托乡村扶贫驿站和电商平台,推动物流递送便捷化。

3.改善农村交通运输环境。提升农村交通安全水平,加强安全风险重点路段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四、五类危桥改造力度。加强农村交通应急救灾保障能力建设,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综合整治农村路域环境,推进路宅分家、路田分家,实施农村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工程。发展农村绿色交通,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交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进绿色公路、绿色水运发展。

4.强化管理养护升级。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健全农村公路管养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鼓励养护企业跨区域参与市场竞争,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四好农村路”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运营、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5.加强交通文化建设。丰富和发展交通文化品牌,强化古道、古桥等历史遗迹保护,开展交通文化内涵研究和传播。推动交通文明融入乡村基层治理,纳入乡(村)规民约和村民委员会议事协商机制,提升人民群众爱路、护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基本健全,通达能力全面提升,管养水平持续提高。县乡村三级路长制管理体系构建率、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设置率、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农村公路列养率均达到100%,中等路以上比例达到85%。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通过3—5年时间,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快递进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力支撑乡村振兴,在农村客货运和快递物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模式探索上取得有效突破,在农村公路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方面出台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在全域公交推进、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等方面取得典型经验,并形成实施方案、工作指南、标准规范等政策成果。

四、推动智慧交通技术应用

(一)试点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滁州市、铜陵市、六安市交通运输局,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建设工程数智化技术与服务平台,推动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装备和工作环境整体升级。探索沥青公路路面结构耐久性设计创新。推动长距离、大挖深的人工运河建设工程技术创新。创新内河生态航道的建设模式和方法,推进绿色航道建设发展。研究水下建筑物结构外观及内部缺陷等病害的检测方法及产生机理,强化水下工程检测和养护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桥梁在线监测平台、桥梁病害诊断系统、监测运营可视化系统和关键数据安全系统建设。

2.加快技术推广应用。完善优化省级交通运输数据中心,整合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等数据资源,构建新型智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建设芜湖港智慧港口,探索无人道口、智慧堆场建设,提升码头智慧化水平。建设宁芜智慧高速公路,提升伴随式信息服务能力,推动实现主动式安全预警。加快六安、铜陵等地城市智慧交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部门、跨行业等数据互认能力,构建集行业决策、审批服务、监管执法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提升行业治理能力。以智慧站场建设为重点,打造公交、出租车、轨道交通、共享单车为一体的出行服务体系。整合优化线上线下公共交通出行信息资源,推动交通“一卡通”、移动支付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应用。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高速公路ETC收费、网络货运平台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勘察设计数智化、运河建设工程技术、水下建筑养护检测技术创新取得显著突破,道路结构设计与施工形成一体化控制标准。区块链、大数据、车联网技术与交通融合应用取得有效成果,智慧交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芜湖港无人道口、智慧堆场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

通过3—5年时间。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智慧交通项目,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创新,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交通运输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等方面形成实施方案、标准指南等政策成果。完成全领域感知、跨行业关联、大数据研判、立体式共享的智慧交通“数据大脑”建设。芜湖港智慧港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港口智慧化、数字化、标准化水平全面提升。宁芜智慧高速公路基本建成,基本实现主动式安全预警、伴随式信息服务、准全天候安全通行、可视化智能管控。在智慧港口、智慧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运营上取得典型经验,并形成相关意见指南、标准规范。

物流项目规划设计

推荐报告REPORT

3000+精品报告大全 »

Copyright © 1998-2024 华体会吧产业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

在线咨询
400-639-9936
J顶部
Baidu
map